各地集聚创新资源完善产业布局人形机器人“加速跑”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产业的关键赛道,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当前,各地纷纷将人形机器人产业纳入发展战略布局,加快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程,积极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
近日,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顺利完成技术升级。在户外真实地形测试中,“天工”成功登上北京市通州区海子墙公园蕞高点,成为全球首个能在室外连续攀爬多级阶梯的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多能具身智能体“开物”所包含的具身“大脑”和具身“小脑”,实现了“感知行走”,能在行进中瞬间“看清”前方地形并立即生成对环境的准确分析,实时调整全身动作与步态,自如应对各种台阶路况。
此次“小脑”所带来的全身控制能力升级,让“天工”面对复杂环境的移动能力大幅提升,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在真实环境执行任务奠定了基础,甚至使其具备在山地、雪地救援、废墟等极端环境下作业的潜力,为规模化应用夯实了技术底座。
在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5指量产版灵巧手结合多模态感知信息处理、运动规划控制及具身智能算法,实现了对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精准测量与精细感知,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其变电站巡检四足机器人占据全国90%以上市场份额,蕞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DR01能够快速构建高精度三维环境地图,实现自主定位、导航及动态避障,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进入2025年,上海人形机器人领域捷报频传。1月21日,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式启用,首期能容纳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1月31日,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的2台新款人形机器人“小贝”在杨浦滨江与市民见面,在双足机器人产业化应用领域迈出关键步伐。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闫维新指出,尽管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工厂和家庭、具备接近人类执行任务能力的时间尚不确定,但具身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人们想象。继教育、交互娱乐之后,在危险环境作业场景,具备一定作业能力的人形机器人优势已经显现。
人形机器人的每次精彩亮相,都是技术前沿的又一次突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具身智能产业专班主任芦瑜介绍,为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经开区建立了“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个中心、一支基金、一群人才”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并于去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三年行动计划,为机器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赋能。
在创新资源对接方面,支持创新中心与智源院、通研院、开芯院、信通院、中科院软件所等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国家电网亦庄公司、京东物流等主体开放应用场景,与创新中心展开深入合作,在特种作业、物流等场景开展应用测试。
在要素资源供给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空间保障、人才引进、场景开发等全方位的要素供给保障。如在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为创新中心定制化提供超14000平方米研发、生产及办公空间,支持企业高管和科技负责人评定经开区人才,为符合条件的高端产业人才办理人才引进等。
蛇年春晚上,凭借创意融合舞蹈迅速走红的“宇树H1(伏羲)”机器人,让其研发公司宇树科技成为行业焦点。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滨江)经信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叶松耸表示,自2016年宇树科技落户杭州高新区(滨江)以来,该区始终陪伴企业成长,从大学生创业企业、瞪羚企业到“链主”企业,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给予专项扶持政策。同时通过收储、改造存量厂房,为企业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生产腾挪出万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满足企业的产能扩展需求。
为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2023年10月份,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2024年12月份,上海市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方面,组织技术攻关,研发端到端、多模态、空间智能等具身智能算法模型。
为加快提升人形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各地有效汇聚创新资源,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杭州市西湖区具备良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目前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30家,覆盖了整机制造、零部件生产、软件、算力等全产业链环节。“云深处的崛起并不意外,西湖区拥有五八智能、云深处等具备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出货能力的企业,以及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科研平台,凝聚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五八智能中试验证基地两大科研力量,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了产业支撑。”西湖区经信局工业科负责人林惊虓说,该区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催生更多应用场景,引导更多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到机器人企业产品的实际应用中来。
在绍兴市新昌县,当地围绕机电执行器、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执行器件领域,已布局三花智控、五洲新春、陀曼智造等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17家、产品40余个,推动浙江灵巧智能等头部企业落户,通用智能机器人组部件产业链初步形成。
浙江省提出,力争到2027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培育省级及以上高能级创新载体5家、企业研发机构30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30项,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培育链主企业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上海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方面,呈现一南一北两大格局。在北部的宝山区,目前已经集聚近300家机器人创新企业,接下来将打造上海市首批“市区协同”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在南部的浦东新区,张江机器人谷作为浦东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区,目前已经集聚起一批企业,并搭建了机器人赋能中心、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放创新中心、机器人国评中心浦东分中心、机器人进出口查验平台等一批功能平台,形成引领带动作用,赋能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科技十六条出台一年:资本市场持续加力服务新质生产力
政策助跑民营经济多项指标“飘红” 展现强劲活力动力
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证券公司并表管理试行新规出炉
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 一季度迎“开门红”
农业农村经济开局稳健 一季度头部产业固投同比增长16%
存量和增量政策加速落地 一季度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4月份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已突破300亿元 逾七成为权益类
十大龙头券商“成绩单”放榜:百亿元净利润公司扩容
多地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虚拟电厂建设
两大跨国巨头称霸GLP-1市场 国产减肥药的机会在何方
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
17家理财公司成绩单“出炉” 发展差异化进一步显现
央行等四部门: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
六部门启动“购在中国”活动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3个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一季度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51.4亿件 同比增长21.6%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 全方位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人脸信息安全保护出新规 我国现存人脸识别相关企业超4900家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发布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